發佈日期:2023.3.10

2022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ー豊島

在藝術祭自由行的第二天,我來到了豊島。這座小島也是藝術祭的重點地之一,但沒有太多的開發,也沒有如直島一般充滿觀光性質。整座島充滿了自然與愜意的感覺。

豊島

豊島的地基花崗岩,因為其吸水率較低,在花崗岩分佈密集的地方成為了自然的淨水裝置。也因為如此,豊島擁有著充沛及乾淨的水資源,使得稻作在此興盛起來,而四面還海的豐島也有著豐沛的漁獲資源,如此「豐」沛的資源便是「豐」島名字的由來。

而2010年,以豐島美術館作為開始,陸續搭建其他藝術作品。作為瀨戶內海藝術祭的重要展場之一,每年吸引著許多國內外的遊客造訪於此。

照片出自豊島観光ナビ

剛剛好的佔地與大量的坡地,使得電動腳踏車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陽光的照拂與新鮮的空氣中穿梭著,並且不用被公車的時刻表束縛,讓我在豊島的旅遊玩得很盡興。 這次除了針工廠只有在外頭照了相之外,其餘每個作品都在時間很充足的情況下參觀了。

接下來就依照作品的參觀順序,來做詳細的介紹。

作品No. te13-B 豊島美術館

豐島美術館位於豐島的一處小山丘上,與周圍的棚田以及自然融為一體。整個美術館其實是一個名為《母型》的大型作品,為一個寬約60公尺,高約4.5m的混凝土薄型外殼建築。

由建築家・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共同設計而成的豐島美術館,在外觀是美術館融合於自然,而美術館內部則是將自然融合於美術館。

頂部的兩個開口,系著線,線會隨著從外頭吹進來的風產生不規則的搖擺,因此讓風的存在變得更加的可視化,加深了五感的深度。美術館內部的光源,來自於那兩個開口,因此,在每天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段都會帶給參觀者不同的視覺效果與感受。

圖片取自https://benesse-artsite.jp/art/
圖片出自https://benesse-artsite.jp/art/teshima-artmuseum.html

在美術館內的地板上,總共有186個直徑約2釐米的洞孔,洞口會以不規則的頻率冒出水滴,而這些水滴會因爲傾斜的混凝土地板,緩緩集結於某處,形成「泉」。

而美術館的外觀,仿造了水滴的形狀,呼應著那些從洞裡冒出的、來自唐櫃地下水的水滴。匯集而成的「泉」再藉由蒸發回歸自然,而雨,又把水帶回了地下,甚至是美術館的內部。這樣的循環也象徵著水資源豐富的豊島本身的水循環。

無論是《母型》這個作品,亦或是豐島,水都在其中穿插,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圖片出自https://benesse-artsite.jp/art/teshima-artmuseum.html

赤腳站在水泥地板上,感受到的是水泥地的冰冷。避開地板上的水與其他藝術家放置的小物,在接近屋頂開口的地方坐下,看著水滴的形成、流動、匯集,再看著從開口灑下來的陽光,隨風搖擺的線,感受著吹過來的風,閉上眼睛,依然能夠聽到樹葉的沙沙作響。

豐島美術館本身就是一個體驗型作品,沒有一幅幅的作品可以看,卻又到處都是可看之物。與自然的融合讓裡面的體驗變得不單一,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其實,自然一直都存在於我們四周,但經由豐島美術館的捕捉與融合,讓人能夠停下腳步,更深刻的去細細品味、感受其中。

豐島美術館與大自然

豊島因為其充沛的水源,過去盛產著各種蔬菜以及稻米,但隨著日本的經濟成長,農業開始衰退,棚田的耕作面積漸漸地變為原本的1/10。

而隨著國際藝術祭的開始,豊島開始了「食計畫」,將豊島美術館四周的休耕田納入「棚田計畫」,所以可以看到美術館四周遍佈著美麗的棚田,儼然已成為美術館取景的一部分。

美術館外設有一些小桌子與墊子,可以一眺美麗的海景與棚田。也有許多人在這邊享用著豐島咖啡廳買來的點心。

此外,在前往豐島美術館的路上,會有一條面向大海的傾斜公路,這裡也是豐島美術館周邊的照相名點。從斜坡騎自行車在這條公路上暢行,寬廣的大海與視野讓心情都開闊了起來。

無論是美術館的周圍以及敷地,都與自然融合的很好。

這些建築物並沒有將自然消耗殆盡,而是用一種和諧的方式與他們共存,他們的相輔相成發揮了很棒的效果,在人文與自然的包圍下,讓來訪者們在此享受了寧靜。這樣的心曠神怡,讓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座小島。

作品No. te14 勝者的從缺─多重籃球框

這個有著多個籃球框的作品我很喜歡,光看作品本身只覺得很有趣,但是連同看到作品名稱後我才覺得恍然大悟。

若是只有一個籃球框,投進的那一刻,進球的人便為「勝者」,但若是有這麼多個籃球框呢?可以制定與現在不一樣的規則,若是一起投進,那會不會就沒有所謂的勝者了呢?剛好我經過的時候,有一群年輕人正拿著籃球嘗試各種玩法,後來他們一起數到三,就一起把手中的球投向籃框,沒有一個人進籃,但是每個人都開心的笑了,看著這樣的畫面我覺得很美好。

作品No. te15-B 心臟音資料館

心臟音資料館為近代極具代表性的法國當代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他的創作有很大一部分與記憶、生和死相關,常常利用各種媒介表達人類的存在與缺席,這個心臟音資料館也傳承了他一貫的創作想法,讓心臟音乘載了一個人的存在,並以存檔的概念讓他們得以用另一種形式永久的保存在這個資料館中。

在海灘邊佇立著的小屋,從2008年開始搜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心臟聲,其中有個小房間可以戴上耳機聽到這些被搜集而來的心跳聲,而你也可以在這裡錄製自己的心跳聲並當成紀念帶回去,在我參觀的期間,有不少人正在排隊錄音。

圖片來自https://benesse-artsite.jp/art/boltanski.html

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作品,是在一間暗房,裡面播放著錄製好的心跳聲,房中的燈泡會隨著心跳聲明滅,越大聲的心跳聲能產生越閃耀的光芒,相對微弱的心跳聲則會讓房間依然幽暗。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他人的心跳聲,更甚者,以燈泡的明滅加強了各個感官對於心臟聲的投入感。

包圍著整個環境的心跳聲,讓我感覺自己好像進入到了誰的心臟中,窺探了他最私密的隱私,所以在房間裡會有一種很奇怪,不能說是舒服的感覺。但是可以感受到這個作品的巧思,還有久久揮之不去的震撼感。

作品No. te10 島廚房

島廚房是自2010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開始展出的作品。島廚房除了作為一個作品以及餐廳之外,在假期中也常常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與活動,不知不覺也慢慢變成島上的一個指標性建築。

建築家安部良利用豊島集落中的空屋,做出了一個以「食與藝術」為設計理念的場所。平常賣的料理是出自於東京丸之內飯店的主廚的靈感,加上豐島主婦們的笑容、巧手以及豐島豐富的食材,在享受豐島在地文化之餘,更能品嚐到高品質的好吃料理!

島廚房室內的位置是要訂位的,有些料理也只有預定才吃得到,對外國人來說很方便的是,不用經由電話,可以利用網路做預定(島廚房的網站)。若是沒有預訂到,也沒有拿到整理卷的話,島廚房也提供外帶,讓大家可以在庭院搭建的簾子下享用。但是我當時到的時候,能夠外帶的就只有咖哩套餐,所以如果想吃其他菜色的話,還是建議事先預訂囉。

作品No. te09 你最初的顏色(我腦中的解-我胃中的溶液)

這個作品就位於島廚房的隔壁,在一個古宅房間中,以一個圓形的投影布幕投影著鬱金香、風景以及若隱若現的女人。影像的顏色因為有色光的照射,變得比實體更加鮮豔,而形體則變得有些扭曲。這些影像是不是作者的回憶呢,有色光又代表著什麼?會不會是胃中溶液呢?或許⋯⋯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吧⋯⋯。

作品No. te18-B 西本喜美子寫真展~不只是一個人喔~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寫真展。

西本喜美子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在朋友的勸說下開始玩起了攝影,不只是照相,她還學會了後製,所以裡面展出的照片有許多都充滿了超現實的趣味,例如有多個西本喜美子浮在空中,或是以假亂真,用看似超高速超越車子。這些照片都讓人不經莞爾,看著她的照片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可愛的人!!喜美子認為要拍出專業的照片很難,那不如就拍出有趣的照片吧!在參觀時不時的會聽到身邊的人的噗呲一笑,喜美子在這個年紀依然充滿活力,並且以自己的方式帶給周遭的人歡笑,讓我不禁感到佩服。

其中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看展覽的說明時,了解到喜美子的丈夫非常支持她接觸攝影。在她與丈夫說自己想玩攝影時,她先生曾經驚訝的說,不可能吧,但還是把以往使用過的攝影配備交給了喜美子,之後也不斷地幫她更新器材。有一區的展覽作品是,喜美子在喪夫後,為了弔念丈夫,她把這些悲傷化做為創作作品的力量,創作出了許多很棒的作品。

現在已經超過九十歲的西本喜美子,在玩攝影的期間,認識了各式各樣的攝影夥伴。雖然經歷了喪夫,但是就如同這次的展覽名一樣,她並不是一個人,她有著各個年齡層的夥伴,並且深受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粉絲的喜愛。

作品No. te12-B 低聲細語的森林

這個作品與心臟音資料館一樣,也是由法國當代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所創作。而此作品依然是Christian Boltanski在探索人的存在、生、死以及記憶的一種表現。在森林中掛上幾百個風鈴,而風鈴下的詩籤則寫上每個人心中重要之人的名字,風鈴聲隨著風搖擺出聲音,似乎也擺蕩出了屬於那個名字的記憶與靈魂。

Christian Boltanski曾經在2016年的講座中提到,原本建造的心臟音資料館,是想要創造出抵抗「死亡」以及「被忘記」之作品,這也是Christian Boltanski一直以來在作品中想探索的。但相對於「生」以及「存在」,在心臟音資料館聽到死去之人的心臟聲時,更能感受到的是「喪失」。而這次他再度利用如同心臟音對於個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名字」作為個人的身份認同,再次挑戰這個主題。

當有人問Christian Boltanski,為什麼會覺得姓名對於一個人而言很重要時,他在回答正面的看法後,舉了一個反例,說若是極權主義要消除個人身份感時,他會把大家的名字抹去,並把每個人叫成號碼,因為他們知道名字對於一個人身份的重要性。這也是他選擇名字作為作品核心的原因。

無論是心臟音資料館,還是低聲細語的森林,對Christian Boltanski而言很重要的是,他希望這兩個作品能夠作為人們心中的「朝聖」地點。就算他去世了,完全被世人遺忘了,大家依然會繼續來到豊島錄製心臟音,抑或是在這座森林裡掛上名字,年復一年不停地不停地創造出新的巡禮。

在風鈴旁,有放置幾個椅子可以讓大家坐在這邊欣賞作品,感受著大自然與神靈,以及風鈴訴說著的,屬於那個人的故事。

作品No. te08 空之粒子/唐櫃

在唐櫃的清水旁設立的藝術作品-空之粒子。伴隨著水流聲,彷彿是在空中跳舞的圓形空之粒子,是一個可以用五感去欣賞的鐵雕刻品。

在作品旁的「唐櫃的清水」之於豐島的文化而言非常重要,在一旁的介紹寫著:「這裡的湧水被稱為『靈泉越水』,現在這裡的湧泉就算經過四季的汰換,水溫也依然保持不變。這些乾淨好喝的水,作為水道水、灌溉水與當地的人們的生活密切的連結著。」據說以前這裡也被當作集會與休憩的場所,空之粒子的創作者青木野枝,希望藉由藝術作品,喚起大家的想念,再次把大家帶回這個對豐島來說意義非凡的地方。

作品No. te20 夢見陰影們(Remains of Shadowings)

這個作品位於甲生集落,藝術家冨安由真利用一整棟屋齡約100年、已經有多處腐朽的老屋做成裝置藝術。而她的創作靈感,取自於小泉八雲的《和解》,將夢與現實之間的虛實以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

小泉八雲原本其實並不是日本人,是後來來日本工作後並與日本妻子結婚後才歸化於日本,改成了日本的名字。在他著作的《怪談》一書中,紀錄著許多從妻子口中聽到的日本民間怪談,而著名的「雪女」也收錄在這本怪談中。

《和解》一文的主要故事是在講述:

一位落魄武士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休掉原本恩愛、性情溫柔的髮妻,並再娶了一位家世更為高貴的女子。但新妻的任性與驕縱,讓他發現自己依然眷戀著原本的妻子。所以他在工作任期已滿之時,休掉新妻,打算回到故地重娶那溫柔的原妻。

當他回去時,發現原本住的房子變得破舊不堪,但打開後方的小屋,依然美麗的原妻就坐在那裡對他笑著,他們重逢後聊了很久,而後,武士在妻子鋪好的床鋪上心滿意足地睡著了。醒來後他發現,自己躺在破舊不堪的地板上,原妻原本所在的位置,變成一具冷冰冰的屍體,武士不禁想著:難道昨晚的一切都是夢嗎?心有不甘的他向鄰居打聽著這屋的消息,鄰居告訴他,那間屋子的女人,在丈夫離開的時候因為太過悲傷,沒多久就離世了⋯⋯。

而「夢見陰影們」的裝置藝術場地,就如同《和解》中那故地,變得破破爛爛的房子,裡面擺著一些好似還有人在此生活的器具,但老舊的房子與破掉的紙門,都透露了長期的放置與屋齡。

這部作品最有趣的就是,在逛完主屋後,到庭園可以看到一個鋪好被舖的房間中,放著多個攝影畫面。原來剛剛房間裡掛著畫的地方,都有攝影機在拍攝著。

看到這些畫面馬上就和這部作品的題目聯想起來,原來是利用這樣的手法來表現夢與現實的轉換。剛剛於主屋就像是一場夢一樣,只是當時是夢中的當事者,在屏幕前的則是看夢者。而在這間屋子裡的被舖,似乎就是影射著《和解》一文中,象徵於主角發現當初一切只是夢的那個被舖,讓人覺得別出心裁。

剛好我在觀看這些攝影畫面時,身旁一群年輕人興奮的喊著:這些畫面是剛剛經過的地方!他們團中的其中兩個人就跑回主屋,想讓自己映照在這些畫面中,讓留下來的人看看這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照片中左下角的螢幕裡伸出的一隻手,就是他們特地回去在攝影機前揮的手,不知道是不是攝影效果的關係,沒有特別清晰的畫面下真的就如同是夢中的映照,又或是影視作品。想了想這隻手的主人剛剛還站在我旁邊呢,這種感覺還真是不可思議。這份隔著螢幕的距離感,更加強了夢與現實,虛與實的感受。

作品No. te19 屬於夢見海的人們之地

這是澳洲的代表性超現實藝術家Heather B.Swann與建築師Nonda Katsalidis共同創造的作品。用鐵創造出像是流木、又像是漁網般的長型椅子,可以坐在這裡眺望著海以及天空。

我來到這裡的時候剛好是太陽正在西下的時候,水光粼粼,而人們的影子被拉的好長好長,真的很美。

作品No. te03-B 針工場

藝術家大竹伸朗,將宇和島的造船所放置了約30年的漁船,搬運至豐島的廢棄舊鉤針製造工廠後再進行創作。當舊船運至豐島時,受到了住民們熱烈的歡迎,並請了神社的宮司來做祈福儀式。

兩個看起來沒有關聯的組合,卻意外的合拍,成為了豐島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之一。

大竹伸朗在藝術祭已經有多項作品展出,其中包含直島有名的家プロジェクト「はいしゃ」 “舌上夢/ボッコン覗”(2006)、直島銭湯「I♥湯」(2009)⋯⋯等。大竹伸朗有許多作品都是利用當地已經廢棄的建築加以利用,給予他們新的生命,使其變為藝術品,而針工廠也是如此。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2010年開始,便以「海的復權」為主題,將人、物以及文化與海做連結,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竹伸朗會選擇船作為這次藝術作品的一部份吧!

作品No. te02-B 豐島横尾館

豐島橫尾館是藝術家橫尾忠則,與建築家永山祐子改建了位於家埔地區的舊屋,將11件平面作品放置於「母屋」「倉」「納屋」之中。在日文中,母屋指的是主屋,倉指的是倉庫,納屋則是收納經常使用的作業用工具的地方。

橫尾忠則以「生與死」作為豐島橫尾館的主題,這次選擇的11件作品都與這個主題有著密切的相關,並在多處結合裝置藝術。

而永山祐子則在許多地方利用紅色玻璃加以改修,可以象徵著生,也能象徵著死的血液,不就是紅色的嗎?所以場內多使用紅色,使作品更貼近橫尾館的主題「生與死」。

從紅色玻璃看向庭院,呈現了一種特別的非現實感,除了作品之外在建築上下的工夫,讓這棟房屋變得不只是個展場,而是一個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

結語

豐島應該是我這幾天的跳島中,最喜歡的島。除了豐島美術館帶給我的充實感之外,幾乎所有的藝術品都是將舊屋進行再創作,不然就是巧妙地與自然做結合,甚至是再次喚回人們的視線,注意這裡曾經的文化與自然。

其實,豊島曾經在開發方不當的處理產業廢棄物下,飽受好幾年的污染傷害,而後島民們團結一心,歷經了好幾十年的抗爭,直到2000年才得到了政府的重視,開始公害調停。而也在這一年,在持續幫助豊島爭取權益的律師中坊公平,與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努力下,成立了「NPO瀨戶內橄欖基金」,在豊島種了1002株橄欖樹,並創立了「豊島、島的學校」,持續讓新生代與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並呼籲大家將守護這塊土地的意念傳承下去。

2003年,正式開始撤出廢棄物,2017年,當大家目送最後一批廢棄物撤出豊島時,許多人都哭了。大家為了這一刻,努力並且付出了很多。雖然之後在2018年又持續發現了廢棄物,但是島民們已經有了力量繼續為了環境與下一代奮鬥下去。(關於廢棄物事件的詳細可以參照此文章

在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後,對於豊島的一切更為動容,雖然說砍伐自然、製造污染物的是人類,但是更多的人對於守護環境的意念更加強烈。無論是幾年前人們對於非法廢棄物的抗爭,抑或是現在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再次喚回大家對這片土地的重視,都是一份心意。更呼應了這些新的藝術作品及計畫,都是建立在不破壞自然,而是與自然和諧共存之前提的。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進步或許不用再犧牲自然,而是與之相益,豊島的故事帶給人們這樣的提醒,感謝這個美麗小島帶給我一場獲益良多的旅行。

分享到